我是個在海邊出生的孩子, 家裡的飲食海鮮是基本的
魚更是每餐都有, 說我是從小吃魚長大的不為過, 啃魚刺基本上是件很自然的技能
飲食的連結跟記憶, 往往很多時候跟我們環境息息相關
而從飲食建立起的習慣有時往往會透漏我們的個人密碼
稍微留意跟觀察, 從吃飯看一個人是件很準確的事
以前只會吃魚, 在外念書跟工作後我很早就下廚
只是在超市能買到什麼魚呢? 在國外也大多是魚片
買來買去的魚片 了無新意
如果不是家裡的關係, 我應該就像都市孩子一樣連魚刺都不會啃
結婚後我終於有個自己設計的廚房, 也是我在家除了睡覺待最久的地方
趁著D先生不在, 我嘴饞的想吃魚去到市場卻懵懵懂懂
發現看到的魚似乎都出現過自己餐桌, 輪到自己要買要料理才是發現一竅不通
傻站在魚販前不知如何下手, 又怕買貴了又怕買錯了深思不解
魚販闆娘實在看不過眼, 直接問是要煎煮炒炸...我就這樣從可煎的魚中挑了兩尾
總是要有第一次的吧, 至今買過整尾魚兩次, 拼命地要記住魚的長相跟名字
現撈的真的比較貴
用Turk來煎魚, 帶著破釜沉舟的心情,預計不是黏鍋就是魚肉屍身破碎分離
沒想到魚身完好如初, 不沾不黏上演一個外酥內嫩的戲碼
讓我以為煎魚肉腳瞬間變大師, 原來只是因為鍋好
Turk 是個好鍋 越用越愛 就是一個相見恨晚
現撈的魚腸仔雖貴但值得 魚肉細緻 魚頭魚皮酥香 吃完整條意猶未盡
而我 對於第一次不是用不沾鍋煎出漂亮的魚自得哼著歌
開心地預計下一次該買啥麼魚 即使吃完魚要刷鍋要整理瓦斯爐流理台也不在意
原來 煎條魚 也可以很開心
我嗜辣 卻又挑辣 套句某D說的就是難伺候
麻婆豆腐雖說是四川菜, 在台灣早被改良的適合在地口味
做法不難, 家家都有各自的撇步秘方, 記憶中早年我媽也做過這種味覺鮮明的菜色
對於鄉下孩子來說吃到這樣的菜真的是記憶深刻的菜
可惜老木年紀慢慢大了, 這種辣味鹹香的菜色早已消失在餐桌
偏偏我對於麻婆豆腐非常熱愛, 在澳洲思鄉也做, 過年宴客也做
總覺得這道菜很像家的味道, 雖然明明就是一道餐廳菜色
交往過的某一任男友也愛這道菜, 可惜我無緣替他做過(笑)
買到很棒的豬絞肉, 想著該做怎樣的便當菜, 頓時就想到麻婆
切好油蔥頭簡單爆香, 加上絞肉拌炒, 豆腐整盒用湯匙挖非常療癒
我偏好不規則細碎的豆腐花, 比切的工整的豆腐更入味三分
一半辣椒醬一半豆瓣醬, 有機的
醬料炒出香味, 加入冰糖跟水煮到滾收汁, 最後撒上大把的香菜是亮點
蠻多人會灑蔥花, 其實香菜更是鮮明提味
只是香菜不那麼討喜罷了
做好還沒裝盤就先用湯匙挖來吃, 嘴裡的滾燙跟香辣的刺激
外加上豆腐的滑嫩, 光是這道配上白飯應該就可以飽足一餐了!
留言列表